目前分類:影片閱讀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4年國際華人紀錄片大展<山靈>觀後

 

P1470060-1-1

 

P1470791-1

 

   我想看過<山靈>一片的人,一定會對王文志老師從事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了解。影片一開始王老師就說:如果我沒有走上藝術這條路,很可能會去做建築。當一座又一座的大型公共藝術,陸續在國內外相繼展出後,王老師的藝術風格和素材取向已經悄然成形

   一個來自山林鄉野純樸自性的莘莘學子,從小立志要做藝術家,在接受過學院派正規的養成教育後,為求增廣見聞並拓展自己更大的視野和空間,他曾飄洋過海遠赴巴黎求學,最後卻幸運的以駐校藝術家身份,直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相互砥礪切磋、全心投入創作。

 

P1470066-1-1

影片中在日本搭建的織屋外觀 但高度好像不及碧湖織屋高ˇ

 

    生命原是一趟追尋探求的自我實現過程。在藝術成長的道路上,王老師不斷的向周邊叩問、撞擊、深思、發想。終於在繞了大半個地球之後,決定要回國尋找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向。

    想要清楚定位自己,尋求做為一個生長在台灣藝術家所該擁有的獨特風貌和創作語言,王老師有如鮭魚返鄉般,義無反顧的直往生命源頭溯溪而上。那份沒命的癡情,非鞠躬盡瘁而後已的認真篤行,乃源自於早年和兄長、鄰居以及工人們在深山伐木時的群體生活經驗,顯然,這已成為他生命中揮之不去且濃得化不開的鄉愁,也是他日後創作時的重要依據和信仰。那些在創作中的踟躕、猶豫、焦躁不安,都唯有藉著昔日熟悉的生命軌跡,才能得以舒放解脫。而當生命中曾有過的憂慮、困頓和挫折,經由一次又一次揮汗如雨辛苦創作洗禮後,那隱藏在作品深處的靈魂,終將得到精神上最大的撫慰和療癒。 

P1500034-1-1

陳芯宜導演講述拍攝此片的因緣感受

 

P1470076-1

江國梁導演陳述拍攝此片的經過和感動

 

    其實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大大小小鮮為人知的傷痛和記憶。每個人也都窮其一生,努力的在為自己尋找療傷止痛的各種通路和出口。藝術家憑藉著比常人更為敏銳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感受力,將自己內心世界的呼喚和渴望,借著創作形式的昇華獲得釋放、滿足和安頓因此對於從事創作的人來說,生命中的所有匱乏不足困頓挫折都不會是白受的,猶如墬落的花瓣,終將成為<化作春泥還護花>的養份啊

 

P1470083-1-1

藝術家也是竹圍工作室的創辦人蕭麗紅 曾積極鼓勵王老師出國 也在實質上給予他許多幫助 她非常高興看到王老師的成長和蛻變

 

P1470088-1-1

王鎮華老師也曾親臨參訪過<碧湖織屋> 本身學建築的他 對於能將建築結構和藝術理念做成如此圓融唯美的結合 甚是讚歎歡喜 會後跟老師打了聲招呼 沒想隔天晚上在公司裏 永松就接到王鎮華老師三個小時的電話 我問他你們談甚麼要談這麼久 永松笑說 談<道>  啊...啊... 啊...啊.........

 

     綜觀近些年來,王老師以竹、籐編織建造的大型公共藝術,往往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除了要融入在地的周邊環境外,亦想在編織過程中結合當地居民的共同參與,並喚醒人們對歷史的舊有記憶。編織建造這些酷似原始部落巢穴般的裝置藝術,無非是想要提供一個可以接納、包容、親近、走入,觸摸、躺臥,讓身心靈皆可全然放鬆休息的平台和空間,至此,藝術不再是冷冷冰冰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個人獨白,它可以像母親的子宮般溫暖安全的環抱著你;護守著你;體貼著你;寵愛著你,也可以像時間停滯的小宇宙,在陽光自竹隙間爭相灑落的閃閃金光中,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平靜愉悅和自在寬心。  

 

P1470092-1-1

曾與王老師日本同行的幾位女士上台獻花祝賀

 

P1470098-1-1

獻花後合照留影

 

P1470078-1-1

 第一次觀賞影片時邀請陶藝家孫超大哥夫婦及笑長甘蔗林一起前來欣賞此片 有觀眾在會後的小型座談會中發言請教問題

 

P1470794-1-1

第二次陪永松和小孩看完出來 在門口巧遇推薦太太看下一場<如夢幻音>的張富忠(畫家楊幟宏的內弟)夫婦

結果我们和他太太又去觀賞了<如夢幻音>這場紀錄片

 

      藉著堅硬粗實的外在材質,王老師打造出一個虛幻空靈的內在世界,讓匆忙度日的疲憊現代人,在此可以喘息、發呆、沉澱、洗滌、和自己對話,甚至忘了我是誰! 

        陳芯宜和江國梁兩位導演,合作無間的攝影、分鏡所剪接出的畫面,亦猶如編織般,將王老師的成長背景交差穿梭、遠近互換地一氣喝成。感動並感謝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讓我們分享了一部優質的紀錄影片,也同時讓我們更貼近的了解到一位藝術家艱辛成長的生命歷程。

 

P1500043-1-1

 第三次陪笑友及漢聲編輯雪芳一同欣賞<山靈> 散場後和部份笑友跟王老師夫婦一起合照留影.

 

向隅的朋友可把握<光點一廳>10/20(一)12.40,及10/24(五)10.30的最後兩個場次  

地點是台北八德路一段一號<華山文創區>光點華山電影館 

更歡迎朋友呼朋引伴到內湖的<碧湖公園>參觀由王文志老師在今年七月所完成的最新力作<碧湖織屋> 

每晚六點至十點還有浪漫炫麗的七彩燈光秀 

 

文章標籤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夢幻音-沉睡的記憶>觀後

 

AliveInside_still1_NA__byEyeballNYC_2013-11-29_03-22-18PM    

 

      曾得到2014 日舞影展觀眾票選獎 Audience Award, Sundance Film Festival2014 西雅圖影展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獎的<如夢幻音-沉睡的記憶>這次被選為2014年國際華人紀錄影片開幕展的首演影片。於此可見策展單位對該影片的重視程度和推崇。

      上週五因緣巧合,有幸在最後一個場次看到了此片,對於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家屬及相關照護機構而言,這無疑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協助方向。讓我們知道長年定時吞服藥丸,對病情毫無改善和幫助的失智症,卻能用患者昔日熟悉的音樂,在瞬間喚醒舊時記憶,因而重獲生命的喜悅和昂揚的生命氣息!這種花費不多卻可以立竿見影的的驚人成效,亦可看做是醫療上的<翻轉教育>吧!

      我們總是過分的依賴藥物,以為<藥>就是萬靈丹!不吃藥就是死路一條!但卻往往忽略了更為重要一環。因為我們只拼命針對身體的現象做治療,只關注外在的臭皮囊卻罔顧人們內心世界的心靈需求,當心靈需求得不到適當的疏通管道和滿足時,人們會開始退縮到自我封閉的個人世界裏,自此對外界的聯結和溝通道路便開始一一封閉切斷。若不是經由這位社工人員的熱誠、關懷和愛心,以及孜孜不倦的堅持和努力,大家仍在舊有的醫療體系裡一成不變的繼續因循下去,那<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情,必將日趨嚴重了無生趣。

     當我自影片中看到八十多歲的老人,在社工人員提供了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音樂後,立刻脫胎換骨的從沉睡的世界中走出,可以立時丟掉助行器牽起社工人員的手跳起國飆舞來,真是令人瞠目結舌不敢置信!不良於行坐輪椅或臥床的患者,也會因往事記憶被喚醒而顯得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或許我們都該為自己準備擬妥一份歌單,以備有朝一日可以派上用場時,好讓親屬家人能有所依循和幫助。以下是我從官網上轉載下來的說明文字提供給您參考:

 

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愛去・愛來】預告片<如夢幻音-沉睡的記憶>

有人說,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有如不斷漏失的流沙,然而本片展示了令人鼓舞的發現這些記憶沒有消失,能夠藉由音樂的力量而重新被喚起。

由社會工作者與電影導演攜手合作,長達為期三年的研究過程,他們發現播放與患者過往生活有關的音樂作品,能夠喚起病人沉睡多年、甚至長達

數十年的回憶。多年來臉無表情的一批失智老人,戴上耳機聽回年輕時的音樂,身體裡沈睡的記憶和情感以驚人姿態被瞬間喚醒,恍若神蹟!

 

這是一個逐漸消失的年代,但願也是一個重生的年代。

情愛的恆定,諾言、堅貞、無悔;

親密的依附,照護、信賴、珍重;

公義的奉獻,無私、慈悲、關懷;

生命的追索,源頭、歸向、冒險;

古老的手藝,觸感、拙樸、傳承;

這些,都是愛之心性、也是愛之能力。

 

那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心性與能力,

我們都願意稱之為愛;不管大愛或小愛。

大愛:民族、國家、文化;

小愛:自我、親情、生活。

 

愛可能消失;因為資本、因為強權、因為人心的渙散、因為環境的惡劣、因為時代的變遷。

但,為了生存、生活、生命的本真與希望,在愛跌倒的地方,當有重新站起的扶持力量。

 

愛之重生,與其是為了佔領,毋寧是為了賦予。

這扶持與站起,不為懷舊、不為緬懷逝去的黃金年代,更非複製、繼承或復辟。

如果不能賦予新的價值與新的態度,賦予一個朝向下一代的風景線與路線圖,

那麼,愛,就成了滯礙與束縛。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在此刻,我們召喚愛的重生。

是愛的力量,讓我們從悲歡離合中,看見情感的百轉千迴;

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爭取、學會放手;

讓我們熱切的活著,渴望正義,抵達更值得呼吸的彼方;

讓我們勇於定義自我幸福,探索人生終極追求;

更讓我們得以憑著真實情感,不斷為文化注入活水泉源;

猶如月有陰晴圓缺、海有潮汐漲落,愛會離去,愛也會重來。

身處時代環境的變幻,我們不得不直面愛的消失,但也必須認識愛的重生。那重新到來的面容,或許恍如隔世、既熟悉又陌生。

 

【愛去愛來】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透過世界、華人社會與兩岸三地的優質作品,描述寶貴心靈資產從消失到重生的軌跡。

這將引領著我們直面認識愛的本質,在當下劇烈轉型的時刻裡,在人心動盪不安的年代中,織起一片信心與尊嚴之網。

 

 

 

文章標籤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電影 Guzaarish(雨中的請求)










全身癱瘓的伊森必須吊起來才方便洗頭





原是印度魔術界第一泰斗且素有<梅林>之稱的伊森 受傷後困居在諾大的家中十四年 忍受與世隔絕的孤單寂寞和身體上的折磨




       觀看一部好影片,等同閱讀了一本好書,「安樂死」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在許多國家都不被允許。瑞士1941年通過「安樂死」是全世界第一個、也是少數可合法實施「安樂死」的國家。





曾經也奮勉的在家中開闢了一個廣播節目 鼓勵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奮發向上






有一次 觀眾在節目中打電話告訴他 是他的鼓勵讓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並在七分鐘前生下了一個女兒



 


伊森選了一首<微笑>送給這位新生的嬰兒




         「安樂死」是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美國植物人臥床十五年泰莉的拔管事件,突顯了生存權的司法爭議與生存權在家屬親人間的衝突和價值審思。




 


律師在庭上強調伊森是在清楚的意識下提交了安樂死的請求書




     「安樂死」牽涉了倫理、醫學及法律層面等問題,甚至宗教信仰也能左右其對生命價值的判斷。而最主要的爭議是在於「人為的縮短了」生命。贊成及反對者往往各擁其主、各持己見且立場鮮明,必須經由社會大眾長時間形成了共識之後,才有可能進行相關的立法。台灣引起大家關注卻懸而未決的例子,便是在有生之年躺了四十七年的植物人王曉明





基於病人行動上的不方便 第二次偵查庭是開在伊森家裏 伊森自述他的辛苦和煎熬已超出人類的理解





        看完此片後我有一個感覺,總覺得所謂的「人道主義」有時僅只是一個「虛偽的慈悲和口號」罷了,因為他忘了「設身處地」以病人的立場來感知和思考生命的意義,也沒有尊重傷者期盼「活得有尊嚴」的心願。




 


伊森母親出庭作證 強忍割捨的傷痛 仍請司法尊重當事人的尊嚴和意願





請在我們憲法的允許下給他尊嚴的保障




        這是一部主題嚴肅,近距離深刻探討生命主權的電影,也是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容再閃躲逃避的問題,縱或有淒美愛情故事的妝點,讓悲苦無告男主角的生命少了點疼痛,多了份欣喜、甜密和慰藉,但這並非重點。


    重點仍在於凸顯「人道主義」不贊成「安樂死」所秉持的「人道精神」,其實往往是「很不人道」且缺乏「同理心」的一種冠冕堂皇的「殘忍」。


 印度 Guzaarish(雨中的請求)
http://v.youku.com/v_show/id_ XMjY4OTg2MDM2.html


這部電影值得您花點時間好好欣賞和思考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念鏡子


 


         生活真是太匆忙了,記得<水知道>影片最早是姐夫寄給我的,因為信箱一直瀕臨爆炸邊緣,且這理論多年前就曾聽永松說過,家裡也有這本書,收信當時雖沒時間看,但知道是好資訊便順手寄出。前些時香花笑長又貼到臉書上,這才點開來看。動態的影片加上旁白註解,比當年看書時更加精彩震憾!而佛教界不管是星雲、聖嚴還是證嚴法師,平日總是要人每天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的與善做連結,不斷用善心善念來養護我們易受干擾脆弱的心。




        影 片看完後才知道:我們還真是別無選擇的必須這樣做呢!因為世間萬物全都是息息相通的,所謂「牽一髪而動全身」!中國人雖不知道什麼叫做「蝴蝶效應」,也沒 發明什麼「連鎖反應」之類的新名詞,但在生命智慧中,卻處處都有著聖賢哲人留下來的「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著不慎萬 般皆輸」等智慧之語,可以讓大家時時以此自惕、自省、自勵、自勉的走往正確的道路上去。




        兩千多年前老子就曾說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足證中國人的智慧早就領先於世界!讓我們每一個人就從現在起,集結每一個當下的善念來護持我們的心,求取最終能「以小搏大」的贏得人類最大的善果和福報!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天涯若比鄰

 

 

影片轉載自網路

 

 

 

令人嚮往的未來生活

 

 

庶幾可讓親情愛情友情的遺憾減至最低
但也得先
過2012 年
並且要口袋夠深才行啊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行禪師人間佛法的正念禪






  濯清漣而不妖  出汙泥而不染






念念分明粒粒清楚




        晚上看信時,收到總笑長寄來一行禪師心靈講座「活在當下當下淨土」(上)的一段影片。銀幕上能看到一行禪師溫和慈悲的身影,讓我非常高興!因為家裡正好有一本橡實文化所發行一行禪師的著作「橘子禪」(書中沒有禪師的照片這下正好補足)。這本書是多年前橡實的副總編顏素慧送給永松的。被譽為禪師代表作品之一的「橘子禪」,在1991年發行時曾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中,被列名為非小說類的第七名,可見當時所造成的迴響有多熱烈了。






亦步亦趨




     由於禪師的偉大人格和風範,所形諸於生活中的具體呈現,在在都彰顯出他念念分明的智慧。而他行雲流水般落實於生活的禪修方法,更如沐浴在芬多精滿的春風中一般,清涼、自在、歡喜。






出水芙蓉 香遠益清


    一行禪師越南人,十六歲出家,1949年受具足戒,成為越南臨濟法脈第四十二代傳人。1962年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比較宗教,隔年即到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比較宗教的課程。1964年越戰期間,許多越南的村落遭受轟炸,一行禪師和友人幾經反覆思索後,決定秉持「正念必須入世」的態度,毅然離開修行的寺院返國。除了盡力救助云云眾生之外,更堅持定期共修,因為他深知若非以堅實的修行做基礎,是無法產生足夠的定力、慈悲與智慧來自我提升,並面對和濟助在戰火摧殘下時刻受煎熬的眾生。






身影相隨






顧念




    他與一群大學師生創設「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號召上萬名和平志工到鄉下成立學校、健診中心,重建遭到轟炸摧毀的村落。之後更創辦「萬行佛教大學」,效法菩薩以六度萬行濟世。1966年應邀赴美國人演說越南的情況與百姓對和平的渴望。因其和平呼籲不容於當權者因而遭到放逐。1967年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提名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後來金恩公開反對越戰,法師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1969越南赤化後共黨政權不許他回國,自此旅居法國建立「梅村」禪修道場,並赴世界各地弘法。2005一禪法師流放國外三十九年後,第一次返回家鄉訪問三個月。






伺機而發








自在展顏




    禪師通曉、法及文,除了佛學論述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至今已有上百本著作。才華洋溢一如中國的弘一法師 他認為「正念」是佛法修行的根本大法。平日不談神通感應、也不講儀式排場,只鼓勵人們把「正念分明」的功夫用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上,諸如吃飯、睡覺、洗臉、刷牙、洗澡、澆花、吃水果、洗碗、擦地板、開車、散步、擁抱到工作等,時刻覺察當下一念的自己,讓禪的喜悅本質,自然流倘在生活的細微末節中





萬法唯心造  明明白白我的心






一花一世界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怕




    有回逛書店,不知在哪本書裡看到了這麼一句話:魔鬼不存在任何地方,他就存在於你的藉口    這句話真是說得太精準也太經典了!勇氣承擔責任的我們,總是藉口當成護身符擋箭牌,以便合理化自己沒有作為的作為




     看到「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這篇精采演講後,當更能確定失敗者總是在尋找藉口成功者卻在不斷尋找機會的鐵律。此二者之間所呈現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才是決定生命最後風景的大關鍵。




     從小教課書裡就告訴我們:要建立正確人生觀。這可是一點也不假的!因為態度源自於思想,一個凡事積極正面思考無可救藥樂觀主義,和一個凡事都往負面悲觀去思考度量的人,其所延伸而至的行為動作,將成就出個人生命的不同景觀賈伯斯Steve Jobs出生即被未婚的母親送養,因付不出高昂的學費而輟學,又被自己所一手創立的公司給開除,接著再被醫生診斷出罹患癌症......一連串的人生打擊和困境,非但沒讓他一蹶不振,反而更激起他越挫越奮的生命鬥志來。




     他用自己生命中的三段故事,中肯而真摯的和大家分享,而他也深深相信,若沒有當初重重難關,就不會有今天的Jobs,最後並以自己珍視座右銘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懷若愚」八個大字,勉勵即將畢業的莘莘學子們,希望他們在踏入社會這個終生學習的「人生大學」時,有一個正確方向指引做事準則




    看來生命中的磨礪險阻,僅只不過是成功者失敗者試金石罷了。而如何讓自己衝得過層層磨難冶練出一塊真金來,那可就是您一生都該努力修習目標功課了。



蘭花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